
延伸产业链,茶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茶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旅游是集农业、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当地特色茶产业,充分发挥优美乡村环境的比较优势,与餐饮业、旅游休闲娱乐业等产业充分融合。发展,多渠道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多地根据本地区茶文化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也促进了当地乡村发展。
■贵州开阳
茶旅融合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抓住农村工业革命历史机遇,加快茶产业强省。围绕“一品一业、万业兴旺”的发展愿景,调整优化茶产业结构,做好绿茶精品化工作。率先开展“茶园”建设,提升茶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开阳县累计种植茶园17.03万亩,投产茶园15.49万亩,茶叶产量9884吨;茶叶总产值达到19.41亿元。目前,全县共发展茶产业基地13个。
开阳县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遵循“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为引领,推进茶旅游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新增长点,助推茶旅游新增长点。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丰富业态为重点,以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重点,谱写旅游瑰丽画卷。以查公、水洞、生态硒资源等文化为媒介,将查公文化、水洞文化、生态硒资源文化与休闲农业、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加快云山茶海、兰芝茶社、南宫河茶园等产业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茶园美化工程,打造集茶体验、民俗展示、农业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宜居美丽之地。休闲、健康、健身。环境。
“开阳茶基地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植被良好。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假期,茶产业基地随时都有游客,有的在闲逛。” “在这如画的风景中,有的人在万种茶中陶醉。”贵州省开阳市南宫河富硒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景强说。
开阳县推动茶旅游一体化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成为惠及民生的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和生态建设浓墨重彩,呈现出“茶旅游热”之势。
■安徽休宁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口镇将全域旅游与茶园风光、茶文化传承相结合。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走上了以茶兴旅、以旅游促茶的“茶旅融合”。 “新做法凸显了茶文化在全域旅游打造中的内涵。
生态茶园是“绿”的。该镇结合产业扶贫实施了生态茶园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茶园山、马天桥生态茶园200亩改造。柳口镇现有茶园面积6100余亩。一直以来,茶园采取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禁用除草剂等绿色防治措施。茶园亩产值由2016年的3950元增至2019年的4820元。
文化遗产是“丰富的”。柳口明州人自古以种茶、采茶、制茶、售茶而闻名。明州茶以“屯绿”中的极品,历史上曾被列为休宁“四大名茶”之一。该镇于2020年建成明州村历史博物馆,不断挖掘明州茶的历史文化,加强茶文化、山水旅游、传统村落的融合,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开辟茶与旅游融合的新途径。遗产和茶园风景。
茶会活动“火爆”。明州有机茶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两届,树立了明州有机茶品牌,连续23年推广欧盟认证有机茶品质,吸引周边城市茶商来六口交易,有效带动促进当地茶农增收致富,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步伐。流口镇明洲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绿茶)专业示范村”。
■湖南安化
“四个一”推动茶与旅游、文化、休闲深度融合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旅游优势得天独厚,茶产业特色鲜明。近年来,安化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部崛起和全区旅游发展机遇
茶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四个安化”建设,推动中外旅游深度融合。茶、旅游、文化、休闲“四个一”,融合小茶成为大产业,产业融合效益不断释放。
安化县构建了“茶为基础、旅游为融合、文化为内涵、健康为外延”的茶、旅游、文化、健康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资金投入、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品牌培育等方面的统筹设计,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扶持措施,着力发展融合产业。
在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确定茶产业是核心龙头,旅游产业是纽带,文化产业是灵魂,康养产业是重点。围绕茶产业作为全县富裕群众的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坚持以茶为先导,集中精力做大做强核心产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特色茶旅游线路+美丽乡村/特色民宿/茶小镇观光休闲”的精品旅游线路景区/森林养生”,提升文化气质内涵,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生保健产业。树立建链、延伸链、做强链、补链思路,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化休闲融合、产城融合”形成集茶叶生产、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茶产业。旅游全产业链,统筹推进茶、旅游、文化、休闲一体化发展项目,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品牌建设,鼓励产业“聚力出海”,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茶产业,茶园面积36万亩,茶叶加工9万吨,综合产值220亿元,税收2亿元。 15万贫困人口中9.6万人通过茶叶脱贫;旅游业,年接待游客75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2亿元,创建4A级旅游区1个、3A级旅游区4个,全省工业旅游指标有5个样板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安化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县;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古茶市、茶亭、茶碑、风雨廊桥等茶文化遗址保护修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7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认定,成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保护项目3项。
常见的
安化坚持依托眉山文化和千年茶文化,大力推进眉山文化“七个一”工程,加强本土文化探索,编排以安化黑茶和眉山文化为基础的茶戏、茶舞、茶歌。 。拍摄电影、电视剧、短视频,举办高峰论坛、红茶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当地知名度。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打造茶旅游品牌、推介旅游线路、开展主题活动等切实做好宣传营销,讲好安化故事,不断升华融合发展的气质和内涵。
■广西横县
打造“一站式”茉莉花之乡
广西南宁市横县是“中国茉莉花之乡”。近年来,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9年,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1.3万亩,花农约33万人,年产茉莉花9万吨。花茶企业130多家,年产茉莉花茶约8万吨。横县茉莉花、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经过多年精心规划建设,如今,游客来到横县,不仅可以乡村采花、赏花海,还可以体验芳香骑行、感受花田浪漫、学习文化。关于茉莉花和茶的“一站式”方式。
在推进茉莉花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方面,横县建设国家级茉莉花农业园区,推进茉莉花国际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小镇项目和周顺来茉莉花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
茶文化产业发展,茉莉花小镇新大门、天香广场、1.5公里花海栈道等特色景观已建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新的“网红”游客打卡处。
2019年,横县重点完善中华茉莉园旅游景区。通过加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设,挖掘茉莉花文化,建设路网、观光栈道、湖泊景点、花海等,打造了一条集种植、加工、科技、文化为一体的道路。 “茉莉花之旅”、“闻香之旅”、“茉莉花风情之旅”等集旅游、旅游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2019年,公园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接待单位开展调查或检查120余次。同时,充分利用茶园资源和山村特色,开发茶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点)。新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开辟茶叶旅游线路5条。游客人数较2018年增长38%,旅游和农业收入持续增长。
(袁国锋综合编译)